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82年创刊,现为月刊。本刊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老年医学专业领域科技核心(统计源)期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注重理论和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反映我国老年医学临床与科研工作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老年医学的交流与发展,为老年医疗及其学术架起快捷、高效的桥梁。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90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225/R

邮发代号: 2-5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1996年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被评为中国科协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9026
  • 国内刊号:11-2225/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6年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被评为中国科协优秀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年第5期文章
  • 老年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

    研究表明,70岁以上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应用传统CABG因体外循环能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及缺血再灌注损伤[1],70岁以上患者CABG仍是本领域的难点之一.我们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比较≥70岁与<70岁患者OPCAB的手术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谷天祥;房勤;姜春力 刊期: 2007- 05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小板线粒体谷氨酸载体活性的变化和乙酰胆碱等药物的影响

    研究表明,谷氨酸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线粒体膜上的谷氨酸载体不仅影响到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而发挥的作用,而且还可能参与谷氨酸对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性毒性作用的过程[1].血小板的生物化学和药理方面类似于神经元,已被用来作为研究AD的外周模型[2].我们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观察AD患者血小板线粒体膜谷氨酸载体活性和乙酰胆碱等药物对其影响,探讨线粒体膜上的谷氨酸载体功能在A......

    作者:马琪林;鲁丛霞;蔡琰;苏敏;林其谁 刊期: 2007- 05

  • 老年男性骨代谢相关性激素与年龄和骨密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的性激素水平,包括血清睾酮(TTT)、雌二醇(E2)、脱氢表雄酮硫酸酯(DHEAS)随年龄的变化及与多部位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08例55~92岁男性血清TTT、E2,ELISA法测定血清DHEAS、DEXA测定腰椎正位、股骨颈、大转子、大转子内侧、髋部和Ward's三角(Ward's)的BMD.根据年龄和BMD诊断标准及血清E2水平的四分位间距分组,......

    作者:王田琪;刘幼硕;黄武;龙利民;王艳娇;王翼;廖二元 刊期: 2007- 05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氟伐他汀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氟伐他汀对其调节作用.方法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6h分为心肌梗死组24只、梗死后氟伐他汀治疗组18只、假手术组10只.给药8周后行超声、血流动力学、左、右心室相对重量(LVRW和RVRW)、左室非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CVF)和CTGFMrna及蛋白免疫印迹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

    作者:刘宇宏;曾秋棠;刘启云;陈斌 刊期: 2007- 05

  • 基因转染兔骨髓来源的内皮细胞对球囊损伤后颈动脉再狭窄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静脉输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兔骨髓来源的内皮细胞对球囊损伤后的颈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体外诱导兔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pcDNA3.1-VEGF165重组质粒转染细胞,检测VEGF的表达,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后备用.建立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并在损伤后即刻经耳源静脉进行细胞移植,分为基因转染组、未转染组和缓冲液PBS对照组;24h后重复输注相应的细胞或PB......

    作者:朱丽华;江洪;陈静;赵冬冬;简小丽 刊期: 2007- 05

  • 罗格列酮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2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模型组20只、治疗组15只.对照组大鼠喂食基础饲料;模型组和治疗组在喂食开始时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D340万IU/kg,喂食高脂饲料.6周后,处死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各5只,提取全长主动脉,油红O染色进行病变分级评分;HE染色观察斑块的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过氧化物酶体......

    作者:毛威;陈君柱 刊期: 2007- 05

  • 老年人血钠水平异常与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综合征六例

    本组6例均为2004年10月至2006年9月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院消化科住院老年女性患者,年龄73~92岁,体重36~51kg.原发病肝硬化2例,慢性胃炎、胃乏蠕动3例,糖尿病伴无症状性尿路感染1例.......

    作者:李志婷;徐力东 刊期: 2007- 05

  • 肝结节病出现重度黄疸致肝硬化一例

    患者女性,68岁.主诉间断乏力、腹胀、尿黄2年,加重2周,于2006年5月第2次住院.患者2年前始有乏力、腹胀、尿黄等不适症状,肝功能轻度异常,以慢性肝炎第1次住院.......

    作者:董红筠;宓余强;李菲 刊期: 2007- 05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研究发现,BPH的发生、发展与人均寿命的延长、动物蛋白摄入量及其他影响因素有关,发病率仍在逐年增高.BPH为一种缓慢进展的前列腺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的增生、尿动力学变化而引起一系列以下尿路症状和膀胱出口梗阻为主的临床症状.......

    作者:马利民;王鸿祥;王忠 刊期: 2007- 05

  • 血小板与内皮细胞在周围动脉硬化中的意义

    美国每年周围动脉硬化发病率为0.2/10万,芬兰为10/10万.在美国,外周动脉闭塞占心血管疾病总数的9.6%,每年有17400人死于该病.由于很多外周动脉闭塞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因此,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英国牛津大学对293例生前无外周动脉闭塞病史的尸体检查结果表明,15%的男性与5%的女性至少有1处动脉的狭窄超过管腔的50%.我国尚无有关外周动脉闭塞的流行病学资料,一般认为,其发病率可能低于......

    作者:王兆钺 刊期: 200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