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82年创刊,现为月刊。本刊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老年医学专业领域科技核心(统计源)期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注重理论和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反映我国老年医学临床与科研工作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老年医学的交流与发展,为老年医疗及其学术架起快捷、高效的桥梁。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90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225/R

邮发代号: 2-5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1996年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被评为中国科协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9026
  • 国内刊号:11-2225/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6年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被评为中国科协优秀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年第5期文章
  • 心房纤维化与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是心房电重构、心房结构重构、自主神经系统改变、异常的钙离子电流相互协同的作用,心房重构是其中的中心环节.研究结果表明,房颤伴随着进行性的心房结构重构,而心房纤维化则是心房结构重构显著特征.心房纤维化导致心房电传导及兴奋性异常,为房颤的发生与维持提供了重要的病理基础[1].但是,心房纤维化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将这一问题进......

    作者:洪钰杰;钟国强 刊期: 2015- 05

  • 活跃老年人健康体适能与慢性病分析

    目的了解入住海口恭和苑活跃老年人健康体适能数据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在海口恭和苑入住的1026例老年人的健康体适能测试与慢性病的关系.测试项目:握力、肺活量、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平衡指数测试按照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老年人部分)》实施;心肺耐力使用CATEYEEC-1200型功率自行车进行;体脂肪率使用MC-180多频身体成分分析仪测试......

    作者:孟申;林世平;徐峻华;林玉瑰;王作亮;卫云红;陈耀秀;王晓曦;林恩平 刊期: 2015- 05

  • 北京市老年人群中肌少症及其相关指标的现患特征

    目的了解北京市老年人群中肌少症及其相关指标的现患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用标准问卷询问相关信息,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现患史、生活习惯等信息.应用生物电阻抗仪测量肌肉质量,6m直线平常步行速度即步速来表示肌肉功能,用握力器测量握力来表示肌力.结果肌肉质量随增龄下降(F=6.77、P=0.001),城市老年人肌肉质量低于农村(t=4.32、P=0.038);肌力和步速也随增龄下降(F=7.62......

    作者:曾平;吴司南;韩怡文;宫环;庞婧;张延;张恩毅;张毅;张铁梅 刊期: 2015- 05

  • 支链氨基酸对老年人肌少症的作用及其与抗阻运动的协同作用

    随增龄骨骼肌质量减少是中老年人身体组成主要的变化.1989年,Rosenberg[1]首次提出肌少症(sarcopenia)的概念.根据新的专家共识,肌少症定义为随增龄骨骼肌质量、力量和(或)功能下降的一种老年综合征[2].肌少症可导致身体功能受损,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受限、易跌倒、步态不稳,并使老年人生活的独立性和生活质量下降[3].2000年,美国针对肌少症的花销高达18.5亿美金[4],肌少症已......

    作者:白慧婧;孙建琴;陈敏;谢华;徐丹凤 刊期: 2015- 05

  • 老年人肌少症的评估以及营养和运动干预

    肌少症(sarcopenia)一词源于希腊语,“sarx”指肌肉(flesh),“penia”指丢失(loss),1989年由Rosenberg[1]首次提出,用于描述老年人的肌肉量减少及其功能的衰减.由于评估手段和诊断标准不同,文献报道的肌少症患病率差异极大,但研究表明,老年人是肌少症的高发人群[2].肌少症常伴随躯体功能减退、衰弱及不同程度的失能,可增加跌倒风险,并与病死率增高有关[3-5],......

    作者:邹立琴;路潜 刊期: 2015- 05

  • 上海地区老年人肌少症骨骼肌质量诊断标准建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应用生物电阻抗法(BIA)建立上海地区老年人肌少症骨骼肌质量诊断标准并开展上海地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的调查.方法对40例志愿者(年龄20~77岁)进行BIA和双能X线吸收仪(DEXA)检测,验证BIA测定瘦体组织的可靠性.对219例(年龄20~40岁)健康青年人(男∶女为100∶119)进行BIA检测,获得峰值肌量和老年人肌少症诊断切点.对657例≥60岁医院体检和社区老年人(男∶女为318∶......

    作者:陈敏;白慧婧;王纯;王彦;徐丹凤;谢华;易青;李臻;李茹 刊期: 2015- 05

  • 肌少症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肌少症对老年人健康的危害,如老年人肌少症可导致跌倒、失能、生活质量降低以及代谢紊乱、住院率以及病死率增加等[1].本文基于肌少症亚洲工作组(Asianworkinggroupforsarcopenia,AWGS)的共识对肌少症定义、病因、诊断标准、治疗策略及新的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作者:钟文;任燕怡;张宏;潘敏娟;胡泉;杨威英 刊期: 2015- 05

  • 肌少症的临床研究现状和方向

    伴随增龄,人类逐渐出现骨骼肌萎缩、力量减弱和身体活动能力下降,这种在老年人中极其常见而又被极大忽视的现象称为骨骼肌减少症,简称肌少症(Sarcopenia).21世纪以来肌少症已经引起了老年医学界的极大关注,人们已经认识到肌少症导致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跌倒风险增加,与老年人死亡率密切相关,不少学者认为肌少症应该被视为一项与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寿命密切相关的老年人综合征.本文将从老年医学临床角度......

    作者:曹立;董碧蓉 刊期: 2015- 05

  • 肌少症的亚洲诊断共识:未来的发展与挑战

    随增龄,人体组织器官不断地发生变化,其中肌肉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为突出.从20~70岁,人体肌肉质量丢失可达40.0%[1];30~70岁人体的肌肉质量每10年下降6.0%,60岁后每年减少1.4%~2.5%[2].肌肉力量下降更明显,50~60岁每年下降约1.5%,60岁后每年下降3.0%[3].Ronsenberg[4]首先提出了骨骼肌减少症(Sarcopenia,肌少症),是指进行性的骨骼肌质量......

    作者:王秋梅;陈亮恭 刊期: 2015- 05

  • 缺血性结肠炎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国内文献分析

    目的了解缺血性结肠炎在我国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及预后,增加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认识.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并对检出文献进行分析,检索后时间为2014年5月15日.结果共得到符合条件的文献324篇,出版时间从1982-2013年.报告例数9202,男3973例,女5229例,男女比例1∶1.32.校正平均年龄为(63.6±7.8)岁.文献数量及报告病例数在2002年以后开始......

    作者:阮水良;顾小江;官俏兵 刊期: 2015- 05

点击排行